CAROL MAN

Chinese X Jewish cultures

Jewish Renaissance Interview

The editor of Jewish Renaissance magazine, Rebecca Taylor, speaks to Carol Man, whose work is inspired by Hong Kong’s multicultural and ever-changing landscape.

August 31, 2022

RTHK interview

Carol Man, a Hong Kong Chinese artist who has adopted the Jewish faith, has long been intertwining her cultural identities in her artistic journey.

January 31, 2022

Apple Daily Interview- November 27, 2018

Read the text on Apple Daily website * 蘋人誌:我是猶太人—文頴恩 * 相約文頴恩到猶太教莉亞堂拍照,平日任影唔嬲,但到安息日免問。安息日不能「做記號」,拍照留影屬於這類別。 的士內坐着四名乘客,後座三人以外語交談,的士司機好奇問前座會說廣東話的香港女士:「他們說的是甚麼語言?」女士回答:「猶太語,他們是猶太人。」司機聽罷即說:「猶太人嗎?我覺得希特拉當年殺他們不夠啊,現在他們都控制世界很多地方的科技發展和經濟,例如美國的華爾街……」 這位女乘客不慍不火的打斷他:「他們兩個是我兒子,旁邊是他們的祖母。為何你會說這樣的話?」司機當場目瞪口呆,女子繼續說:「南京大屠殺也有很多中國人被日軍殺害,若有人跟你說日本人當年應該再殺多些中國人,你會怎麼反應?」的士一直走到目的地,司機都沒有多說半句話。 KO的士司機的女子名叫文頴恩,土生土長香港華人,她婚前信奉了猶太教,成了猶太人。 撰文、攝影︰Billy Ho 位於羅便臣道的猶太教莉亞堂,有106年歷史,屬一級歷史建築物。 文頴恩跟前夫的猶太結婚證書,像一幅畫。 文頴恩廿多年前愛上一名在港工作的以色列男士,拍拖三年後,二人決定結婚,為了跟他結婚而改信猶太教。猶太教義規定,男女二人必須是猶太教才能通婚。單是入教前的準備,又花了三年。「三年又三年」,文頴恩笑着說。 準備入教的三年不至於無間地獄,但也有不少繁複的事情。那三年文頴恩要跟隨拉比(Rabbi,即猶太教的智者、老師)學習猶太教歷史和教義,學習猶太人的規矩。 飲食方面,肉類不能跟奶製品一起吃,文頴恩因此不能再吃喜歡的芝士漢堡和肉醬意粉。兩種食物也不能一起煮,烹調過肉的器具,要用熱水煲過或用火燒過才可再用來烹調奶製品。由於過程繁複,文頴恩和很多猶太教徒一樣,家中都有兩套餐具和烹調工具,分別處理肉類和奶製品。「租屋也要留意廚房有沒有兩個鋅盤,方便分開清洗兩套餐具」。她稱有些人更會有兩個雪櫃和兩個焗爐。 文頴恩的畫室分租了一部份給一位外國藝術家,左邊的畫是租客的作品。 進入kosher 超市也要拍猶太會會員卡才能開門。 安息日39件不能做的事 放進口裏的肉,也要經專業猶太方式屠宰。猶太教義規定要用快速方法殺死動物,減少牠們的痛楚。肉類以至所有其他食物,都要經過嚴格猶太教認可的處理方法,才適合教徒吃,是之為「kosher」,即符合猶太飲食規條的意思。 文頴恩買食材,只能到猶太人的kosher超市,香港也有好幾間,食物包裝上全都要有認可的kosher標籤。記者跟她走過一趟kosher超市,裏面所有食物都有認可標籤,「連魚膠粉都有,因為要確保製作過程中沒有加入豬骨」。是的,猶太人是不吃豬的。「那三年學習遵守教義期間,拉比來我家家訪,將我雪櫃內沒有『kosher』標籤的食物統統扔進垃圾桶」。 食品要符合kosher猶太飲食規格,還不能在安息日生產。超市內連M&M朱古力都有kosher標籤,代表朱古力肯定不是在安息日生產的。 猶太人十分重視每周一次的安息日,每逢周五日落至周六日落是安息日,所有人都要休息,有39件事情不能做,其中之一是點火。那安息日的晚餐怎辦?「通常在安息日前煮好,放在保溫的裝置內,例如低溫焗爐,或者低溫電熱板上。」電器電掣會產生火花,安息日期間不能開關,兩種電器都是預先開機,然後待安息日後才關。 乘電梯按掣也不可,因按掣會產生火花。虔誠的猶太人回家,要請看更幫忙按掣。「看更不是猶太人,是可以的」。每逢安息日,以色列虔誠地區如耶路撒冷,酒店電梯會自動每一層都停,不用客人按任何掣。「酒店的門鎖平日用電和拍卡開門,安息日前,住客可以去前台換傳統鑰匙」。安息日就連車也不能開,因為壠動引擎產生火花,所以在以色列的安息日,路上汽車不多,也少有舖頭開門,比香港的農曆新年靜得多。 … Continue reading

November 28, 2018

Chinese-Hebrew Calligraphy Workshop in Mexico City

The artist has conducted a workshop to show her unique Chinese-Hebrew calligraphy in one of the oldest synagogue in the capital of Mexico, Sinagoga Historica Justo Sierra, on September 26, … Continue reading

September 26, 2018

Present Tense: Carol Man and Louise Soloway

Jewish Historical Society of Hong Kong hosted a lively discussion about how Juda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life in Hong Kong impacts upon the two artists’ lives and their … Continue reading

November 27, 2017

ViuTV Interview – September 23, 2017

A documentary on Ohel Leah Synagogue by ViuTV where the artist explained the Jewish daily practices and how Judaism inspired her cross-cultural art.

September 25, 2017

SCMP – Human Rights Arts Prize Shortlist

December 3, 2015

Nan Zao Interview – July 26, 2015

文:Sara Lazarus  圖:May Tse 尊重宗教仪式 文家是新界的五大宗族之一。我的家人不信教不迷信,但是他们遵守很多中国习俗,比如在清明节和重阳节去祖先坟上扫墓,放鞭炮并且烹制盆菜。盆菜是特殊节日中烹制的传统菜肴,用各种肉类、鱼类和蔬菜叠放在碗里,并调入浓稠的酱油。这道菜源于香港农村。我祖母是宗族祖先村庄壆围的农民,我经常帮她准备盆菜的原料,从田里挖芋头,把所有原料洗干净切片。我们是一个亲密的家庭,我学会了尊重中国传统和家族价值观。 信仰的飞跃 1995年,当我在香港工作时,我邂逅了我的丈夫。他是以色列人。当时我完全不了解犹太教。他不信教,但是在我们结婚前,他建议我改信犹太教,因为他希望让我们的孩子继续传承犹太传统。他很紧张,他知道这不容易。他对我要改变传统和信仰体系感到十分担忧。但是我很年轻很自信,我决定要说到做到。我学习了三年多,学习很艰苦,压力很大,因为要通过很多考试。直到后来有时间思考学到的东西,我才开始欣赏到犹太教的趣味性。我认为,新宗教对的个人发展有很大帮助。尽管我家人不是基督徒,但我曾在天主教学校上学,学校教给我们非常严格的道德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既狭隘,限制性又强,让我变得容易妄下结论。学习犹太教让我更能接受我改变不了的事物。我从圣经故事里学到很多,它们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发生的事情。 大饱口福 我的家人思想很开明,欣然接受我和外国人的婚姻,不过我母亲却为不能吃猪肉的犹太教条感到忧虑,对于她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概念,一个很大的文化差异。在转变信仰的过程中,我吃了哈拉面包,就是犹太人在安息日吃的辫子面包。味道很熟悉,我意识到我曾经吃过。小时候,我们曾经从车厘哥夫饼店(尖沙咀弥顿道)购买这种面包打打牙祭。它有一种特殊的甜味,是我祖父的最爱。改信犹太教后,我才知道这是犹太面包。 家庭情况 我有两个儿子,分别是13岁和11岁,他们从2岁开始在香港犹太教国际学校(香港的犹太学校)上学。他们会说流利的英语和希伯来语,和父亲说话时,他们就会说希伯来语。我丈夫的家庭比我富裕,我们挣扎着在他的享乐主义和我的实用主义之间保持平衡。 2013年,我们离婚了。那时候,我真的很喜欢当犹太人,因此我继续信仰犹太教。 相同又不同 大约10年前,我开始注意到犹太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有很多共同点。中国人有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和犹太哲学非常相似。信徒们都必须遵守一套教条和守则。你必须尊重父母,家庭价值观很重要。而且两种文化都重男轻女。女人不是不重要,而是有不同的性别角色,而男性是重点角色。我还发现道家、中国哲学和犹太信仰之间的相似之处。 中国人不知道哪些外国人是犹太人,哪些不是。老一辈有时候用“犹太人”形容精于算计的人。这不是骂人的话,而是形容人谨慎而有策略,不喜欢拿金钱冒险。香港人热爱和平,很少有反犹太主义的活动。犹太社区不会影响到他们,因为犹太人不吵闹也不麻烦,他们已经融洽相处。中国人知道,有些犹太商人取得了巨大成功,他们尊重这些犹太商人。 灵感之笔触 我希望用某种方式表达中国和犹太文化的相似性。去年,我开始在浸会大学攻读视觉艺术硕士学位。就在那时,我意识到我可以用艺术表达文化间的联系。我创作了这幅作品(文頴恩身后的图画),作品包含了我儿子在受戒仪式上(犹太人的成人仪式,在孩子13岁时举行)从律法(旧约)中朗读的文章。我运用中国笔墨以中国书法的形式描绘了希伯来文字,总共1432个字。希伯来字母的笔划简单易学,因此把它们画成汉字的样子并不难。红指印是亲友们按的,就像祝福一样。作品的材料木片是教具,有点像多米诺骨牌。我希望表达我对教育的热爱。我还用汉字风格的希伯来文字制作了一个长卷轴。 我的抱负是成为一名艺术家,追求跨文化的理想,这种理想是受我的犹太教中国人双重身份启发的。我希望探索两种文化的异同,模糊两者的边界。我的计画是用墨水、涂料、宣纸、榻榻米、锅和筷子等中国媒介创造更多艺术作品,来探索圣经故事和节日等犹太文化主题。 从周五到7月31日,文頴恩的毕业设计将在浸会大学展出。欣赏更多她的作品,请访问www.carolxman.com 。

November 28, 2015

Post Magazine Interview – July 5, 2015

RESPECTING RITUALS The Man family are one the five big clans in the New Territories. My family aren’t religious or superstitious, but they observe lots of Chinese rituals, such as … Continue reading

November 28, 2015

© Carol Man 文頴恩 2014 – 2022